小儿外伤
别名:小儿外伤
就诊:普儿科 外科
病症:一般表现为小儿的皮肤擦伤,还有较深的割裂伤,发生扭伤或挫伤等症状。
别名:小儿外伤
就诊:普儿科 外科
病症:一般表现为小儿的皮肤擦伤,还有较深的割裂伤,发生扭伤或挫伤等症状。
引起小儿外伤的原因有多种,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
1.引起损伤的原因
(1)小儿在家庭或学校教室室内时,常见的外伤原因有:利器切割伤,如被刀片、剪刀、针等割伤或划伤,部位最常见为手指;在室内奔跑、嬉戏被凸出的家具、墙角撞伤;从凳子上、床上、窗口等处坠地所致外伤,也是造成外伤的原因。此类损伤,大部分伤情轻微,无需特殊处理。
(2)车祸所造成的小儿外伤,城市较农村多见。儿童因搭坐成人自行车、不慎将脚伸入钢丝车轮,也可造成挫伤或骨折。
(3)参加体育活动时缺乏应有的指导,也是造成小儿外伤的原因。牵拉幼儿上肢,造成桡骨头半脱位并不少见。
2.治疗
(1)小的挫伤一般不治能自愈。如皮肤下小范围的乌青块不进行任何治疗,经过1~2周,乌青块可转为淡黄颜色,然后呈完全正常皮肤而自愈。对皮肤表皮擦伤,创面用生理盐水清洗,外涂皮肤黏膜消毒剂,并保持创面干燥,能较快愈合。如血肿范围较广时,可用局部加压包扎的方法防止其继续扩散。必要时可用止血药或抗生素,预防继发感染。自行车钢丝圈所轧的足踝部之挫伤,因局部血供较差,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,才能愈合。
(2)裂伤或裂伤后出血不止的都需扩创、缝合治疗,故应立即去医院急诊。家长应注意保护伤口的清洁,用干净纱布压迫伤口达到伤口不被污染及起暂时的止血作用。小范围的表皮裂伤,伤口较浅,出血已停止的,伤口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消毒,创可贴外敷。如伤口出血较多,可用两种方法暂时止血:
①局部用多块无菌辅料或干净的面部覆盖伤口,用绷带加压包扎。
②另一种方法适用于四肢远端,例如手部或前臂的外伤流血不止,可于上臂缠绕止血带(若无止血带,可用皮筋之类有弹性的东西缠绕,以达到暂时阻断血流供应的目的,但切记,此两类方法必须计时,时间不能超过40分钟,否则有引起肢体坏死的可能。
(3)外伤后怀疑小儿有骨折或脱位,家长应让小儿肢体保持适当的体位,现场取材,进行暂时固定,四肢可用木板、硬纸板、树枝等物体和肢体同时缠绕,以防骨折错位损伤周围重要血管神经。
(4)大块皮肤撕脱伤需急诊入院治疗,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应用抗生素。
(5)脑震荡、颅骨骨折的处理需到医院就诊,做相应处理。
3.预防
(1)不要给小儿玩弄刀片、小刀。刀剪等要妥善收藏,以防锐利器械误伤。
(2)学校、家庭内家具、墙角凸出部位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,门窗、楼梯口装防护木栅栏。
(3)对较大儿童应进行交通安全教育,不要乱穿马路。小儿搭坐成人自行车,应在钢圈外备防护罩。
(4)有桡骨头半脱位史的小儿,应避免牵拉上肢。